摘要: 遼代錢幣有其特殊的風格,錢文旋讀,字含八分,筆意古拙,銅色較紅。錢文均為隸書,右旋讀。平錢僅見銅錢,金、銀、鐵錢未見實物,僅有存在傳聞。錢文書寫多數(shù)稚拙隨意,橫宕質(zhì)樸。其中太康、助國手、異書、長康版都非常罕見。內(nèi)蒙古、黑龍江出土較多。
遼代錢幣有其特殊的風格,錢文旋讀,字含八分,筆意古拙,銅色較紅。從遼代的天顯到遼宋的天慶,近一二百年間,錢文、形制均一脈相承,這說明遼代鑄錢有明顯的傳統(tǒng)性。遼代早期錢幣如天顯、應歷、保寧、統(tǒng)和等存世極少,偽造者無從覓得藍本,故偽錢亦少。有一種統(tǒng)和元寶偽品,與遼代風格相去甚遠,亦易識別。
大康元寶見有平錢、折二、折三銅錢和折三型金、鎏金、銀錢。錢文均為隸書,右旋讀。平錢僅見銅錢,金、銀、鐵錢未見實物,僅有存在傳聞。平錢制作多數(shù)不精,精美者稀見。錢文書寫多數(shù)稚拙隨意,橫宕質(zhì)樸。制作精美者書法亦精,法度森嚴,狂強恣放,頗具寬博拙樸,遒勁豪邁的大氣勢。
平錢版式,三水康(亦稱斷康)約占一半右左。其它版式還有:太康、大樣、大字、小樣、異書、助國手;闊大、狹大、;闊康、四點康、長康;右挑元、左挑元、闊元、小元、狹元;小冠寶、闊寶等。其中太康、助國手、異書、長康版都非常罕見。平錢徑一般在22~25毫米,重1.5~4.5克間。內(nèi)蒙古、黑龍江出土較多。
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,天贊通寶錢又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,再次于東北發(fā)現(xiàn)一枚并有幸獲記載入籍。隨著歷史的步伐向前邁進,天贊通寶錢亦今為止已經(jīng)有多品多版式多形制現(xiàn)世。
“應歷通寶”是遼代第四位皇帝穆宗耶律璟的年號錢,歷經(jīng)19年,也是穆宗唯一的一個年號錢,被舊譜譽為遼代上八珍之一 。
“通行泉貨”直徑23毫米,重4.4克。上述兩枚“通行泉貨”形制、字形均如其它遼錢,故推定其為遼早期鑄幣?! 巴ㄐ腥洝笔詹貎r格 根據(jù)收藏拍賣網(wǎng)站,通行泉貨的市場價在20000到40000之間。
“會同通寶”即遼代會同年問所鑄錢幣的錢名。他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給戴先生寫了信,并隨信附上了該幣的拓片。由于此幣事關(guān)重大,為謹慎起見,戴先生在征得對方同意后將該幣留下,準備再作仔細研究。
過去錢幣譜錄一直把方正小字錢文的“大安元寶”小平錢看做普通錢品,標價較低;而認為“長安”錢文的小平錢存世較少,標價較高。大安年號歷時十年,期間不乏各種重大節(jié)慶和國事活動,逢時皆要鑄錢慶祝留作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