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因此,發(fā)現(xiàn)紹圣鐵錢本身沒有驚奇。此外,第一品重于第二品,這主要是第一品厚于第二品,而第二品似入過水,銹皮基本上剝落,從而導致其薄于輕于第一品。
紹圣元寶,北宋哲宗紹圣元年(公元1094年)始鑄。對錢,其書體有篆書,行書,隸書幾種,形制為小平,折二,折三,折五銅、鐵錢等。其中,隸書紹圣元寶錢,譜載僅為小平和折二形制,且最為稀少,乃北宋珍泉之一。北宋時期,在鑄行銅錢的同時,也鑄行鐵錢,并延續(xù)至南宋,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三個鑄行鐵錢的高峰時期(即南朝、五代十國、兩宋)。有說四川地區(qū)是宋代鐵錢的專行區(qū),而事實上并非絕對,或者說是特指南宋時期。
從中原地區(qū)乃至陜西等地先后都出土北宋鐵錢來看,北宋鐵錢流用范圍一樣廣大,有關這方面的資料甚多,因篇幅關系,此便不再贅述。根據(jù)實物發(fā)現(xiàn)和記載,北宋紹圣年間鑄行年號鐵錢無疑。因此,發(fā)現(xiàn)紹圣鐵錢本身沒有驚奇。這當中,雖然隸書紹圣元寶行用錢,未曾發(fā)現(xiàn)有記載鐵錢遺存,然并不表明其絕對沒有,無非得看發(fā)現(xiàn)之物能否經(jīng)得起審視辨析。
藉此,今日便將本人所藏兩品紹圣元寶隸書特大型鐵錢,帳中點出,遣之上博,一展其英姿,并略論幾句。此鐵錢,具有兩大震撼之點,一是,形制,其直徑約200毫米左右,兩錢分別重約930克、710克,這是亦今為止發(fā)現(xiàn)的宋代鑄幣行用錢制式尺寸最大者;二是,書體,此錢為隸書錢文,而隸書紹圣元寶錢無論銅鐵本身皆為罕少。
首先,展目此錢,兩品錢籠而統(tǒng)之的說,其鐵銹凝重而濃烈,層層疊嶂,乃為年代悠久的鐵質(zhì)鑄品。其中,第一品,出自山東青島,其銹皮層級更多,并未完全脫落(我也沒有刻意刮除),銹呈“土性”且偏“干”。第二品,出自南方廣西,銹蝕似乎更顯重,銹有“水性”,應是曾經(jīng)入過水而具水坑質(zhì)色,表面銹呈皮狀的部分已經(jīng)基本脫落干凈,錢體密布小凹坑,錢文被銹侵蝕更重而顯稍淺。
顯而易見,這兩品鐵錢,無論銹色偏“水性”或者“干性”,其銹皆無一點疑問,滄桑耄耋,老態(tài)龍鐘,近千年歷史痕跡彰顯矣。此外,第一品重于第二品,這主要是第一品厚于第二品,而第二品似入過水,銹皮基本上剝落,從而導致其薄于輕于第一品。當然,也有可能還是鑄體出爐時就有一點厚薄差距所致。
紹圣元寶的收藏價格如何?紹圣元寶價格是多少紹圣元寶篆書小平光背8000元 紹圣元寶行篆書小平背星5000元 紹圣元寶行篆書小平背月6000元 紹圣元寶隸書小平光背15000元 紹圣元寶行篆書折二光背30000元 紹圣元寶行篆書折五鐵母光背600元
紹圣元寶,中國古代錢幣之一。紹圣元寶”有小平,折二,折三,折五銅、鐵錢。小平廣穿者較多,另有背星月紋者。材質(zhì)常見的是銅質(zhì),另有鐵錢對錢,書體有 篆書,行書,隸書幾種。經(jīng)過二十余年發(fā)現(xiàn),此品僅有三枚左右。
如此,今日愚便帳中擇出一品不平凡的紹圣元寶行書小平錢,上博一展。其鑄體直徑24.3毫米,重約5.19克。因此,此錢的書意特征可以說并無疑點,是為銅錢之模所出。
真書,隸書,小篆是錢文書體中較為常見的幾種,如此鑄造出來的錢幣大多規(guī)整有序,簡潔美觀。若是有字廓深淺適度,錢文清晰可辨,那真真是運氣絕佳了!
紹圣元寶,北宋哲宗紹圣元年始鑄。今日所展,乃是一品難得一見的“紹圣元寶行書光背折三鉛錢”。 鑒賞這枚紹圣元寶鉛錢,可見其耄耋之相,老態(tài)龍鐘。觀其鑄相,品相完好,難能可貴。 而就錢文書意來看,其行書書意風格,正是紹圣元寶行書錢之典型。
對此,筆者認為凡雕母之制作,必先選材定制,草擬輪廓,繼而書寫幣文,而后雕刻。輪廓不定,書者疏密難顧,幣文未寫,雕者無從著手,故而先后次序是固定不變的。
紹圣元寶有沒有收藏魅力 紹圣通寶有哪些特點特征
而紹圣通寶小平鐵母及紹圣元寶折三鐵范銅錢,亦系極難尋覓之宋錢精品。其隸書書寫端正,筆劃有力,布局協(xié)調(diào),彰顯規(guī)范而端莊之相。而紹圣元寶小平隸書試鑄錢,雖遺存甚稀,然卻不為一二。
紹圣元寶錢文鑒賞價值 紹圣元寶鑄造收藏有什么意義
如此,今日愚便帳中擇出一品不平凡的紹圣元寶行書小平錢,上博一展。其鑄體直徑24.3毫米,重約5.19克。因此,此錢的書意特征可以說并無疑點,是為銅錢之模所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