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翁樹培的《古泉匯考》認為《金史》及《續(xù)通考》兩書俱作“通寶”,“而今所見錢皆作元寶,則通寶之誤可知?!钡墙陙?,隨著古錢出土數(shù)量的不斷增多,新發(fā)現(xiàn)的“正隆元寶”版別也不斷出現(xiàn)。
金王朝是十二世紀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女真族建立的少數(shù)民族政權。自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國,至公元1235年為蒙古軍隊所滅亡,金朝存續(xù)了121年。金朝幣制仿效北宋,起初通行銀錠,兼用宋、遼和偽齊(劉豫)銅錢,后來錢鈔并用,再后來專用銀鈔。金代自鑄錢始于海陵王完顏亮正隆二年(1157年),《金史·食貨志》載:“金初用遼宋舊錢,并制交鈔。海陵王正隆二年始議鼓鑄?!苯鹜醭?jīng)過數(shù)十年的勵精圖治,生產得到恢復和發(fā)展,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對貨幣的需求量越來越大,因此海陵王時開鑄銅錢可謂是歷史的必然。
“正隆元寶”錢是金代最早的金屬鑄幣。但《金史·食貨志》中卻記載成“正隆通寶”,并稱該錢“輕重如宋小平錢,而肉好文字峻整過之,與舊錢通用”,把“正隆元寶”寫成“正隆通寶”?!督鹗贰芬蛔种`,前輩學者已作過考證。如夏荃《退庵錢譜》中說“今正隆錢皆元寶而無通寶……史之略也”。翁樹培的《古泉匯考》認為《金史》及《續(xù)通考》兩書俱作“通寶”,“而今所見錢皆作元寶,則通寶之誤可知?!边@便是錢幣學界常說的收藏研究錢幣,“以錢證史,可以校其誤也”。
“正隆元寶”錢直徑一般為2.43-2.51厘米,穿寬0.51-0.59厘米,厚0.12-0.19厘米,重3.1-4.8克。錢文仿效宋錢,正書,右旋讀,筆畫凝重。錢文雄健渾厚流暢自然,起筆落筆穩(wěn)重端莊、瀟灑飄逸,楷書隸韻、溫靜高雅,形制規(guī)整,鑄工較為精湛。
普通“正隆元寶”錢“正”字上橫略長,起筆藏鋒,收筆回鋒,均重按,最后豎、橫兩筆相連不出頭(如圖)。傳世另有一種正隆錢,“正”字上橫傾斜,左低右高,起筆、收筆不重按,第四筆豎畫起筆處亦不重按,第五筆橫畫較長,與小豎相連而且出頭,錢幣學界稱之為“五筆正隆”,存世罕見。因“五筆正隆”錢傳世稀少,歷史文物和經(jīng)濟價值高,歷來多有偽造,偽品充斥市場,收藏者不可不防。
以前一般認為“正隆元寶”錢只有兩種版式,即普通版(又稱小字版)和“五筆正隆”版。但是近年來,隨著古錢出土數(shù)量的不斷增多,新發(fā)現(xiàn)的“正隆元寶”版別也不斷出現(xiàn)。如《錢幣博覽》1995年第1期刊載有王雪農《正隆元寶錢的版式及有關問題》一文,介紹了十幾種不同版別的正隆錢。韓亞雄的《大字正隆元寶》一文(《收藏》總117期)對正隆元寶的版別又有新發(fā)現(xiàn)?!秲让晒沤鹑谘芯?錢幣專刊》1997年第3--4期合刊披露介紹了一枚“正隆元寶”闊緣折二型錢,更屬聞所未聞。相信隨著錢幣收藏研究活動的深入開展,關于“正隆元寶”錢還會有更多新的發(fā)現(xiàn)。
正隆元寶的外形與遼宋時期的貨幣沒有太大的差別,但是在工藝上這枚錢幣卻遙遙領先了,無論是設計還是鑄造都十分的到位。錢幣上的正隆元寶四個大字,是楷書體,不僅美觀而且看上去氣勢磅礴,錢幣的周邊輪廓也十分的光滑整齊,錢幣背面是無任何字跡。
細察其字,盡管其筆劃有鑄造粘連,然書寫規(guī)范,布局協(xié)調,筆劃橫直豎立,正是那正隆元寶楷書錢之典型書意本色,端莊俊朗。
正隆元寶為金建國四十二年第一錢,與前此沿用之遼、宋錢并行。史志多載“正隆通寶”,有誤。據(jù)報建國后黑龍江曾出“正隆通寶”錢一枚,迄今未曾確認。
后來有報道稱,在黑龍江一帶發(fā)現(xiàn)了一枚正隆元寶,但是這個消息應該不是真的,因為到現(xiàn)在為止還沒有準確的定論。因為中間有一個“正”字,并因此得名。正因為正隆元寶存量很少,因此一枚錢幣價值上萬元。
正隆元寶為金建國四十二年第一錢,與前此沿用之遼、宋錢并行。史志多載“正隆通寶”,有誤。據(jù)報建國后黑龍江曾出“正隆通寶”錢一枚,迄今未曾確認。
相對于極品的正隆元寶來說,在市面中存在著大量的普通產品,這些普通產品與極品存在很明顯的區(qū)別,因此在選擇收藏這類錢幣的時候是很好進行判斷的,而且大多數(shù)普通版的這種錢幣,它的價值在10到15元。